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切实保障水上交通安全,大兴安岭地区学习借鉴天津市先进做法,提高老旧营运船舶的管理水平和运营安全性,特制定老旧营运船舶专属服务机制实施方案。
一、工作目标
通过建立老旧营运船舶专属服务机制,实现对辖区内老旧营运船舶的精准管理和有效服务。实时掌握船舶的技术状态与合规情况,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,降低船舶运营风险,保障水上运输的安全、有序进行,同时为船企提供更优质、高效的服务,促进航运业的健康发展。
二、主要实施内容
(一)建立电子信息动态更新库
为辖区内老旧营运船舶建立电子信息动态更新库,整合船舶国籍证书、检验报告等基础数据。安排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、录入和更新工作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实时标注船舶停航天数、证书有效期等关键信息,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船舶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查询,确保船舶技术状态与合规情况可查可溯。相关工作人员需定期对信息库进行维护和检查,及时处理数据异常情况。
(二)实施差异化监管与个性化服务
风险等级划分:按船龄、隐患数量等因素将船舶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。对高风险船舶增加现场巡查频次,每月至少进行2次现场巡查;对中风险船舶每月进行1次现场巡查;对低风险船舶每季度进行1次现场巡查。在巡查过程中,重点检查船舶的设备状况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,确保隐患早发现、早处理。
个性化解决方案与全周期跟踪服务:针对老旧船舶在船况评估、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,组织执法人员联合船企进行深入分析,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。建立“一船一企一举措”的服务模式,安排专人对船舶进行全周期跟踪服务,定期了解船舶的运营情况和问题解决进展,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。
三、预期成效
船舶管理精细化:通过电子信息动态更新库的建立,实现了对船舶基础信息和关键数据的实时掌握,使船舶管理更加精细化、信息化,提高了管理效率。
安全隐患有效防控:差异化监管措施的实施,使高风险船舶得到了更密切的关注和检查,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,降低了船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,保障了水上交通安全。
船企服务质量提升:个性化解决方案和全周期跟踪服务的提供,切实解决了船企在老旧船舶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提高了船企的满意度,增强了海事部门与船企的协作配合。
航运业健康发展:通过对老旧营运船舶的有效管理和服务,促进了辖区内航运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,为辖区航运业的健康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四、组织保障
(一)专人负责,动态更新
指定专人负责电子动态库管理,按固定周期收集、核验、更新数据,确保库内信息的准确性、完整性和时效性。
(二)强化应用,提升质效
将动态库数据深度融入日常监管流程,通过数据比对分析,精准定位监管重点,提升风险监测和日常监管的效率与质量。
(三)深化沟通,优化举措
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,通过不定期回访企业,收集对创新举措的反馈意见,及时梳理并针对性修改完善,增强举措适用性。